服务热线:
新闻中心

当梦想“飞”进现实——记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陈益平创新工作室团队

发布时间: 2023-08-28 07:42:55 来源:新闻中心

  “这是发热丝装置无人机,这边依次是系留照明无人机、中继无人机、特级抗风防水无人机、激光雷达多旋翼无人机……”介绍起无人机,陈益平有些滔滔不绝,脸上满是藏不住的骄傲。这些被称为“电工”的无人机,被整齐陈列在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陈益平创新工作室,他们是团队的梦想与骄傲,也是运维输电线路的“神器”。

  陈益平创新工作室正式创建于2017年12月,是南方电网公司唯一一个以无人机作为主体的创新工作室。团队以创新的工作思路探索设备日常维护检修的新技术与新方法,重点攻克无人机、智能电网等高科技创新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无人机,让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他们志趣相投,喜欢琢磨无人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电力事业;他们梦想一样,想让工作变得更安全与高效。

  “以前巡视和检修只能人工登塔完成,江门地区雷雨天气频繁,沿海线路经常遭雷击跳闸,加之铁塔都位于高山中,每次遭受雷击后,作业人员就得翻山越岭,一基一基塔查找故障。”江门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线路六班班长、陈益平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陈益平说道。

  2009年,220千伏铜水线又一次遭受雷击跳闸,作业人员经过两天早出晚归排查,仍一无所获,第三天还得继续登塔查找雷击点,可是陈益平及队员们都已筋疲力尽。“这时就想着有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于是,他尝试将自己的手机录像功能打开,然后将手机绑在平时经常鼓捣的航模飞行器上(那时还不叫无人机)。查到第三基塔时,这个特别的“帮手”终于在一个比较隐蔽的位置发现雷击点。这次“偷懒”行为的成功,让陈益平兴奋不已,“原来自己一直喜欢的航模可以在工作中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从此,他对无人机更加痴迷,并开始思考探索,如何将无人机应用到输电巡检中。

  2015年,陈益平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建了无人机“鱼鹰小组”,这便是工作室的雏形。由于平时运维工作很忙,他们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时间用于创新,但每天不管完成工作后有多累,他们都会坐到一起探讨。“探讨的时间长短不固定,场地不固定,也许是户外巡线的茅草地上,也许是食堂的饭桌前,都能成为我们创新灵感碰撞的大磁场。”输电管理二所线路六班副班长、工作室成员周宇尧说道。

  创新途中遇到的困难实在太多。但是,这群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坚定的梦想与行动力,他们始终坚守初心。正是在这种攻坚克难、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激励下,发热丝无人机问世。

  发热丝无人机通过将镍铬合金做成发热丝,搭载在无人机上可以有效加快拆除飘挂物进度,也避免了人工拆除的安全问题,同时无人机搭载D-RTK定位模块,可保障无人机的稳定性和清除飘挂物的准确性。据悉,紧急停电人工登塔拆除一次飘挂物大概耗费2.3万元,一年平均拆除10次,平均耗费23万元;使用无人机带电拆除飘挂物装置后,一次性投资3万元,一年节省20万元。

  如今,发热丝无人机已更新至第三代,不仅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力工作中,也在电信等别的行业被推广应用,并于今年开始批量生产。“发热丝无人机是电工中的王牌。”陈益平笑着说。

  近年来,江门供电局逐步扩大无人机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的应用,并加大了职工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2017年创建了以陈益平名字命名的无人机创新工作室,目前有专业方面技术人员19人,其中中国航协UTC考官1人,技能专家3人。

  应急照明无人机,夜晚查看线路一览无余;系留照明无人机高空悬停3小时,持续为抢修队伍提供全方位空中照明;防水无人机在雨中也能强悍前行;中继无人机在空中搭建信号基站,完全解决高山阻碍信号难题……一系列成果研发成功,让这个年轻的团队越战越勇。

  2015年,“精灵3”无人机普遍应用到输电行业中,那时一台“精灵3”的价值是1万元,机手操控时都小心翼翼。在当年的一次输电线路巡查中,受高山阻隔,无人机的信号时有时无,在飞过第二座大山时,完全失去信号,地面站的平板电脑中显示与无人机断开连接,多个方位尝试依然无法连接。此时,操作人员蓝伟松非常焦急,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有人工翻山越岭去寻找无人机。到达失去信号点的大山时,身边的杂草比人还高。蓝伟松在杂草荆棘丛中寻找了三个多小时,才找到掉落的无人机。

  无人机坠毁给蓝伟松带来很大打击,他一方面反思自己飞行经验不够,另一方面开始思考怎么样解决无人机信号被高山阻隔的问题。这一问题最终变成课题,成为陈益平创新工作室的攻关项目。经过两年研发,无人机信号中继装置投入应用。

  信号中继无人机能增加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可高效、安全、可靠地对输电线路进行巡视,有效解决山区信号弱的问题,扩大无人机作业范围。目前,工作室已经研发出信号中继无人机二代,能抵御更强风力,拥有更高强度的信号。

  “我们不是为了研发而研发,是未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而研发。”陈益平介绍道。

  台风后的抢修工作往往在无照明的黑夜中进行,如何为抢修人员提供长时间的稳定照明光源是提高抢修效率的重要课题。

  团队自主研发的应急照明无人机为夜间抢修提供了充足的照明。(央广网发 蓝伟松 摄)

  “以往夜间在高塔抢修时,应急电源都是从地面往上照射,直射抢修人员的眼睛,其实是存在很大安全风险隐患的。”陈益平介绍,为此,他们团队研发了应急照明系留无人机,“这种无人机使用地面的柴油发电机为无人机提供长时间的稳定供电,让无人机长时间悬停在空中为抢修人员提供充足的光源,这种模拟现实日光的照明,更安全稳定。”

  “不是我优秀,是我的团队优秀。”对于各方的肯定,陈益平从始至终保持谦卑的态度,他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的道理,因此他十分重视人才教育培训。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始终充满了许多活力和激情。他们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勇于提出来,对自身所掌握的技术也乐于分享。

  陈益平创新工作室年年都会不定期多次组织专业培训,保证工作室成员掌握技术要领。近期,工作室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全员进行了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培训,让大家时刻记住自己的使命与担当,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仅如此,创新工作室积极将无人机技术回馈给其他班组,主动担当起培养无人机新飞手的重任,利用空余时间教导大家学习和使用无人机。通过手把手、一对一的现场教学,一个个初出茅庐的飞手们迅速成长为精英飞手。2016年至今,工作室培训的无人机飞手达500人余次,并且多次与系统内外兄弟单位开展对标交流,为输电机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室成立以来成绩斐然,先后完成10个优秀的职工创新项目,获得6个实用新型专利、4个外观专利,其中创新项目《一套基于发热丝的无人机带电拆除飘挂物装置的研制》获得南方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广东省第三十七届QC发布会银奖。

  对于所取得的成绩,陈益平与他的团队心怀感恩:“未来的路上,我们依然会心怀梦想,展翅翱翔。”(陈婷、周旭东)

  被称为“电工”的无人机,被整齐陈列在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陈益平创新工作室,他们是团队的梦想与骄傲,也是运维输电线路的“神器”。